2020年6月5日

撰文/攝影:蓉兒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疫情愈趨嚴重,打亂了巿民生活秩序。為了預防疫症透過校園傳播,保障學生的健康,全港學校也要暫時停課。過去20多年,教育局合共投放了140億元推行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而每年用於資訊科技教育的開支亦達億元,電子學習已逐漸成為學生日常學習的重要一環。復課前,教育局希望學校透過有系統的電子學習計劃,達到「停課不停學」的目標。
本報記者與大埔中學校長會主席潘慶輝校長 MH 談及今次疫情對大埔所有學校的影響。潘慶輝校長告知本報記者:「大埔有中學 20 間,小學20 間,還未計特殊學校、私立學校及幼稚園,估計今次受影響之學生人數達 3 萬人之多。」
對於教育局推出「停課不停學」安排,潘校長表示:「『停課不停學』並不是新概念,前幾年香港出現社會運動,也發生過疫情,學校便試過『停課不停學』,但只試一星期或數星期,如今次由 1 月 22 日至五月達四個多月,卻是從未有過的。」
【三個階段】
今次教育局安排「停課不停學」,潘校長以「措手不及」形容之。「新年放假前仍見平靜,但放假後便一直停課,老師們連聚頭商量的機會也沒有。」為此,校長和老師們第一件事要做的,便是要利用視像會議開會。「為了開視像會,校長老師們全部要熟習如何運用 Hangouts 和 Zoom 開會。平日大家多以手提電話和 iPad 聯繫,一時難以適應。用了一周時間熟習才第一次視像會議,我和老師們共同備課,研究教學模式,之後老師們分頭製作教材。」
第一階段(約頭一兩周),大家先行製作網上短片,再放至網上供學生了解。第二階段是互動式,老師利用兩個軟件,再加同學分組(大約十人一組),師生間就此作互動教學。
經過一段時間實習,潘校長發覺,原來這種視像教學,最多可容納一百人。「但如果一組容納一百個學生,基於各位同學家中背景不同,有同學的家長可能會呼小喚老,這麼一來,視像聲音便會非常嘈吵,所以,『班房管理』、『學生程度差異』等問題,也是我們安排分組教學時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第三階段涉及網上評估問題。潘校長已想到方法解決,「對於網上功課,平時分如何計算?如果學生視像教學的課程中表現勤奮,對他們如何鼓勵?坦白說一句,這一代的學生想法較實際,學習這一科有沒有學分?考不考試?如果有學分,需要考試,他們的參與和學習意慾便會增加。」
潘校長承認,在「停課不停學」政策頒布之初,的確令學校混亂過一陣,但是,經過師生們共同努力,經過研究出分組上課,學校協調,實事教育時間表等安排,如今已能如正式上課般上課。
【重新學習】
潘校長感激新科技的發明,令大家可以在出現突發情況時,繼續接受教育。
「疫情發生不是好事,但通過今次事件,令我們作校長老師者,需要解決新問題,我們要考慮學生需要什麼? 家長期望是什麼?發生這件事,起碼,我本人便要重新學習,加強了個人資訊科技素養。路要自己行出來,這件事看似令人困擾,但另一方面也有陽光,疫情的發生,令我重新學習科技。」為了復課,校長和老師需要預先做好很多的事情。
「我任校長的學校便在食堂換了一個新洗手池,又搭建了檢疫蓬,學生入校前一定要先入蓬內,通過體溫測試才准入校。很多細節都要考慮,開定個檔,避免復課後有事發生。」

潘校長任教學校的食堂,換了一個新洗手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