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如風 攝影:Natalie Lee


與水圍村居民代表王珍(Fanny)聊天,她予人的感覺非常開朗,笑容 可掬,眉目間隱隱透着一股「剛中帶柔」的堅毅。一位女性,要做好 圍村媳婦已不易,還要當新界圍村的居民代表,絕對不是簡單的事,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王珍也承認:「做圍村媳婦好艱難!」幸好, 難難難,憑藉努力和堅忍,她把家庭維繫得美美滿滿,兩個兒子開朗活潑,更鼓勵媽媽為村民服務,就是這份支持力,也夠王珍窩心了。
王珍是從內地嫁到香港的「內地新娘」。想當年,她從 貴州赴東莞工作,在東莞認識了一位契姊,經契姊的姊 夫介紹,她與住在水圍的丈夫初相見。王珍記憶猶新: 「那年頭,丈夫在大嶼山一間酒店工作,每次約會,他 都要乘船去東莞,與我見面後又要趕船回港,他追我追 得好辛苦。」不辛苦,又怎能感動得佳人入抱。只拍拖 3 個月,丈夫已向她求婚,「千里姻緣一線牽」,一牽, 就把王珍牽入水圍,做個「圍村媳婦」。
〖初時不習慣圍村生活〗
今日,縱已成兩子之母,回想當日新婚情形,王珍完全 坦白說一句:「超級不習慣,因為他家是典型圍村家庭, 老爺奶奶,還有六兄弟,一家人住在一起,每天吃飯, 要開兩張枱才夠坐。奶奶是一位寡言的人,她不喜歡坐 在大廳。我和丈夫住一樓,看着樓下大廳黑沉沉的,又 怕吵着奶奶惹她不開心,我完全不敢下樓。那時候,我 超級不喜歡香港,直至大兒子出世,也曾到深圳住,6 年後,小兒子出生,我們一家才搬回水圍,在一個單位 居住,這時候,感覺才較為輕鬆。」
大約在十多年前,王珍開始隨泰哥(大埔頭原居民代表 鄧銘泰)做義工工作。泰哥看到王珍要帶兩個兒子,也 曾擔心過她壓力大。幸好兩個兒子支持她,「媽咪,你做什麼我倆都支持你!」有了兩條柱在後支撐,王珍開 始參與義工工作。
王珍非常感謝水圍原居民代表鄧葉發及鄧銘泰的指導。 「發哥是村的活字典,有什麽問題都可請教他;泰哥對 我影響很大,他愛鄉愛村,是我的好榜樣,我們亦師亦 友,隨泰哥工作,我學到很多為村民服務的知識。」十 多年義工工作,令王珍完全感受到「助人為快樂之本」 的滿足。「原來幫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而是非 常有意義,對於服務村民,我愈來愈有興趣,從中更可 以學習很多知識。」
〖自動當選居民代表〗
近年,有人鼓勵王珍參選居民代表,泰哥卻持反對意 見。「他擔心我壓力大,但我想一試,便遞了申請表。」 遞表後,王珍內心卻掙扎起來。「遞表後,我竟然心大 心細,一方面希望為村民服務,但另一方面,考慮到上 一屆居民代表由我家三伯擔任,如果新一屆三伯繼續遞 表,家中便有兩位成員角逐居民代表位置,想着想着, 也曾考慮放棄,後來三伯沒有遞表格,又沒有其他村民 報名,我便自動當選,成為現屆水圍村居民代表。」
成為居民代表後,王珍開始參與為水圍村服務的工作。「原來幫村民服務真的很有意義,水圍村有一所公廁, 平日都是骯骯髒髒的,廁板壞了又沒人修理。村民向我 投訴,我致電食環署,只過了兩天,食環署便派人把公 廁清潔,又把壞板修好。」
另外,爭取興建水圍村石碑,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經驗。 「水圍與大埔頭村是同一個祖宗,連打醮也一齊打,如 今興建了火車路,才把兩村分隔開來,如今,水圍村興 建石碑,算是我村一個標誌,期間與政府各部門開會, 真的學懂很多與官方溝通的方法,又認識到很多好朋 友。我們在村內開百圍盤菜宴,又或天后宮巡遊等活動, 連小兒子也肯跟我一齊當義工,最開心看到村民間互助 互愛,人人不計較,看着每一張笑容,我真的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