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 月21日
撰文:如風 圖片提供‥羅曉楓


2019 年,羅曉楓獲得政府 頒發「民政事務局局長嘉 許狀」。4 年服務社會的付 出,令他獲得嘉許。得到 獎勵,開心是自然的,但是 看到社會分裂如斯,看到 部份市民由地區服務,轉 而要求政治服務,羅曉楓 感到非常慨嘆,也未能接 受。究竟民生服務是落後? 還是堅持初衷?兩者之間, 他堅持選擇繼續為民解決 難題,他的心力,只用在這 把刀口上,不轉意,不變 志,才是他確定的,正確 的服務社會方向,把定舵, 不屈服於無定向風,羅曉 楓自有他的堅持。
與羅曉楓談回 2016 年出選大埔區議員一事,他坦誠地說: 「其實撇除政治又或社區服務工作,我只是一個徹頭徹 尾的基層市民,一個普羅大眾百姓。學生時代,穿着『白 飯魚』波鞋,在街上買便宜的魚蛋做零食,中午花幾塊 錢填飽肚,和香港所有 80 後、90 後一樣,不會想到服 務哪一位,也未有細意考慮未來事業方向,只知道,因 為家庭經濟問題,我不會有機會去外國讀書,人家中學 畢業前已遊過日本、歐洲,我中學畢業前只去過長洲, 直至讀大學才知道什麼叫開『船 P』。」
一個基層孩子的成長,言來非常現實,為了賺零用錢, 他到大埔寶湖花園兼職派傳單,15 塊錢做 1 小時。「派 傳單工作很辛苦,天氣熱,偶爾只能走到店舖前歎冷 氣。」之後,他做過經紀工作,一天走 20 多家超級市場 接單。「沒有理想,只想多賺點錢。爸媽從來沒有給我 旅行花費,想往旅行便自己儲吧!直到讀中七、讀城大、 讀教大,我的路,全部一步一步自己行出來。」
〖一次痛苦的經歷〗
2015 年,機緣巧合,羅曉楓知道「教育大學」(教大) 開了一個課程。「我讀了一個社會科學課,不久『經民 聯』聘請我做事,我拿一半薪金給父母做家用。」羅曉 楓非常有責任心,尤其在家庭責任意識方面。「是父母 親把我養大的,我一定要拿錢養家,我明白,如今大家對社會,對政府有很多不滿,其實我對政府,對社會的不滿並不比市民少,不過,2015 年,我得到了一個開拓眼界的機會,令我有了人生目標。」
機會之到來,卻是一次痛苦的經歷。「那年,父 親失業,又犯上官司,身為長子,養家的重責落在我身 上,爸爸鼓勵我競選區議員,這個經歷,令我有機會走 入區議會,有機會服務市民,代表市民議事,我覺得有 這個經歷是可貴的,接受現實總勝過怨天怨地,勝過不 停叫苦連天,我要站出來把工作做好,證明自己有能力 擔起重責。」
〖當區議員極速成長〗
2016 年當上區議員後 4 年,每天早上 7 時至 9 時,羅 曉楓一定到街上與市民交流,不理任何冷待,只朝心中 所想努力。「剛選出來時,有一間大廈的管委會人員, 要赴城規會反對土地規劃事,最初他們曾通知我一同前 往,但在出發前,管委會竟然約了其他區議員幫手,沒 有人通知我如何會合,你們不通知我?我自己去!到了 那天,我很早已到了北角城規會,等着管委會的車來, 之後,大家由上午開始等呀等,等到下午 4 時多才輪到 見我們。我在會上發言,告知城規會官員們,他們可知 道街坊為了來城規會表達意見,需要請多少次假?又要他們等上大半天,我希望官員豎起耳朵聽訴求內容,希望能從街坊角度考慮問。」 這 件 事 之 後, 有 份 出 席的大廈代表和街坊對羅曉樹的印象完全改觀。
羅曉楓自問是一個盡責的人,也接受批評。「任區議員 期間,無論任何人,我都公平對之,甚至犯法者,只要 求情理由合理,我也不抗拒幫忙。我只不接受講粗口, 假惺惺的人,年青人走出來發聲,有訴求並沒有問題, 和平表達意見完全可以,但不可以用暴力。4 年區議員 工作,讓我極速成長,令我明白站得高,望得遠的好處, 年青人一定要擴闊自己的眼界,才可以明辨是非,分清 黑白,如今,在新崗位仍可為市民服務,我當以赤子之 心服務社群,以工作成績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