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8日
撰文:劉倩瑜 圖片:教育局「家長智 Net」網站錄像《笑的重量》截圖

在嚴峻又反覆的疫情下,孩子從早到晚都困在家中,不少家長想知道 怎樣消閒會比較有意思。教育局月前舉辦了名為「父母童心 正向家長 吉祥物設計大激想」的活動,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吉祥物創作,既能 鼓勵孩子發揮想像力,又可在搜集資料及討論中增加親子互動,確是 富正面意義的消閒活動。
上述活動是教育局推行的「正向家長運動」(Positive Parent Campaign)計劃項目。去年,教育統籌委員會的 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專責小組發表了名為「正向家長助 成長·跨界合作齊創新」的報告書,建議透過制訂關於 家長教育的課程架構或指引提升家長對子女發展需要的 了解、調整過度競爭的心態,推廣正向家長文化。小組 提出共 18 項建議,其中一項正是「推出全港性的正向家 長運動」。小組建議透過不同的平台宣傳「正向家長運 動」,並以此作為主題製作短片及文章。
〖正向育兒法推行已久〗
推行運動的效益引發學者及家長等持份者的討論,本文 想介紹的卻是正向育兒(Positive Parenting)本身,跟大 家一起了解它的定義和實踐的方法。學者指出,正向育 兒是循着孩子的興趣和熱忱,在有助促進互動的環境下 進行非紀律化的互動,期間一直保持專注,並提供正面 回應。實踐正向育兒法的策略有:提問、洽談、和解, 還要適當運用幽默感和提供獎勵。在成效方面,學者指 正向育兒訓練有效將家長的育兒行為正面化,有助減少 親子之間的衝突並建立良好關係。
其實正向育兒法在香港推行已久,早在 2003 年,港府已
開始透過衞生署轄下的家庭健康服務引入由澳洲昆士蘭 大學經科學研究制定的「3P 親子『正』策」親子正向課 程(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課程共 4 節課,主要 以小組形式進行,內容包括:正面親職的原則、兒童行 為問題的成因、如何培養良好親子關係、鼓勵孩子良好 行為的方法、處理不當行為的策略等,完成課程後,導 師會逐一致家長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家長還可以憑超 過 75 %的出席率取得證書。
〖不同訓練各有長處〗
正確有效的育兒法當然不止一兩種,香港東華三院轄下 醫 院 就 引 入 了 親 子 互 動 治 療(Parent-Child Interaction Therapy)協助家長改善學童的不良行為,而經學者在 香港進行研究及推薦的還有 6As 品格教育法(6A’s of Positive Parenting)。不同的訓練各有特點和長處,教育 局看來並沒有為正向親職教育的學習方法設限。教育局 就配合小組報告發展的家長教育網站「家長智 Net」集 合了各個界別的專家意見,構建出一個豐富多元的正向 育兒平台。除了有文字資訊,網站還有大量錄像。其中 一條名為《笑的重量》的 7 分鐘短片,以父子之間輕鬆 貼地又風趣的對白帶出網絡文化問題,是正向育兒法的 實踐。本文開端所提及的吉祥物創作也有錄像教學,老師示範以手的各種形態作為繪畫動物的範本,有趣又實 用。
去年 4 月,家校合作及家長教育專責小組主席提交報告 時表達「改變過度競爭的心態、為學生締造愉快和健康 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的願景。毫無疑問,家長是子女成 長階段的重要角色,政府牽頭推行親職教育絕對是好 事。然而,近年本港學童的情緒問題愈趨嚴重,有些不 願意上學甚至對前路感到灰暗,個案背後的原因千絲萬 縷,而緩和學生在成績方面的競爭情況,讓孩子愉快學 習,這也不是家長一方的改善或改變就能做到。除了家 教合作,還有賴其他持份者的配合,我們才可望得睹本 地孩子愉快學習的吉祥景象,日後有機會再從其他層面 作出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