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日
撰文:徐蓉蓉 攝影:李彤昕





香港著名企業家楊孫西博士大紫荊勳 賢,GBS,JP 近 40 幅書法及近百幅攝 影作品,定於 2020 年 9 月 15 日至 11 月 21 日假「一新美術館」展出。為其 籌備整個《行雲流水:楊孫西的藝術》 展覽,「一新美術館」楊春棠總監, 對楊孫西博士之書畫藝術甚為欣賞。 楊春棠認為楊孫西不僅在工商業上擁 有驕人成就,他熱心推動文化藝術, 迷於書畫及攝影創作,勇於作不同的 嘗試,不墨守成規,絕對是專業藝術 家應有的精神。
83 歲的楊孫西博士,為了接待到來參觀其作品預展的好 友們,他堅持撐着中過風,仍在復元的身軀,陪着到場 嘉賓觀看自己未中風前創作的書畫圖輯。一張寫着「四 端堂」的字畫,楊孫西博士凝神細看多時,可以看出, 他很喜歡這幅作品。
〖有創意的字帖〗
這是一幅非常有創意的隸書字帖。看那「四」字,最底 橫畫,中間竟然不埋口,就像一股氣要找地方發洩,完 全沒有寫錯,但卻有創新感覺。那「端」字,「山」部 寫得歪歪的,就像意喻,如果把字寫得太端正,太四平 八穩,會令人感到不舒服,那便把個「山」型寫得歪一 些,不呆板,予人舒服感覺。至「堂」字,這可關乎中 國的德育,是中華文化道德的一個標準。古語有云:「禮 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故此「堂」 字完全不花巧,一定要寫得工工整整,堅持「誠信、專 業、進取、創新」等核心價值觀。
從書法中,可以看到楊孫西博士對中國文化藝術領悟之
深,欣賞他的書法,完全感受到他的愛國情懷。這位出 生於中國泉州市的華僑貿易家,沒有因為行動不便而影 響了創作熱忱。「我在 2014 年 12 月中風,如今已好了 七七八八,我希望,再休息多一兩年,自己可以再執筆。 如果,我能活到 100 歲,也有十多年時間可以繼續揮 筆。」
楊孫西博士雖是生意人,但他從小有着文化理想。「除 了事業,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理想。人人都有筆, 人人都可以擁有相機,但是,如何才能寫出屬於自己的 風格?這就要看自己了。中國書法講求點和畫,西方攝 影通過光影和色彩表達意境,兩者地域不同,但都有個 共通點,他們都屬於視覺藝術,我一直希望,能將西方 攝影藝術融入中國特色風格中,令中西文化結合在一 起,能看到作品有此特色,我便很滿足。」
〖教不嚴 師之惰〗
楊孫西博士坦言,他在 2014 年 12 月中風,因為那一年, 他看到香港一些年青人做了一些對國家不尊重的行動,內心很不開心,從而也影響到個人健康。「香港的教育 做得未夠完善、圓滿,如今,很多年青人做出了一些令 愛國者不喜歡的行動,我們做長輩,做老師的全都有責 任。有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年青一 輩思想行為出問題,長輩們難辭其咎,我希望把愛國思 想,把中國文化宣揚,令年青人明白中華文化的偉大。」
疫情過後,楊孫西博士希望能帶自己的作品到海外,凡 有華人的地方,都能開個人作品展。「我希望鼓勵第二 代,第三代的年青華僑,多些了解中國文化,多些熱愛 自己的祖國。我們這一輩,在鄉間成長,鄉土觀念,國 家觀念比較濃厚。在香港,想學好英文不難,但要學好 中文不易。所以,年青人需要靠家長多些鼓勵帶領,讓 他們多學點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