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
撰文:如風 攝影:Natalie Lee

林金貴是南華莆原居民,一位建築業 從業員,地盤監督。曾任村長的他, 愛鄉愛家,因為工作關係,很多香 港的重大建築工程都曾參與,每回經 過元朗天水圍,又或看着大埔等新界 土地的新建設,林金貴都會用車輛載 着兒女四處觀看,讓他們了解:「這 是爹哋有份參與建設的!」原來,每 位建築界人士的開心泉源,就是看着 自己以汗水建成的建築物聳立於城市 中,滿足感之大難以言諭。
與大部份年青人一樣,小時候的林金貴,最大的工作目 標是考警察,做醫生。他從未想過,自己的事業發展, 竟與建築業有關。「小時候,看到警察的制服又型又靚, 內心喜歡得很,真的想過長大後要做一個警察。」實際 上呢?「中學時,有同學告訴我:『最近政府成立了建 造業訓練局,有一個測量課程,有技術可以學。』除了 有書讀之外,還有津貼可取,一想到此,便決定報讀 了。」
「建築業訓練局」成立之初,也是香港建造業開始發展 的時代。那時候可是「工搵人」,薪酬也非外間所想: 「建屋工人無屋住。」林金貴回憶:「我們甫在訓練局 完成課程,便已有人安排見工,這一行,在戶外工作, 每天看着樓層的完成,工作不死板,又可以了解建築用 材知識,看到不同的建築設計,薪酬很理想,慢慢地, 我在這一行愈做愈有興趣。」
〖建築業是群體工作〗
元朗天水圍的發展,由最初設計至完成,林金貴都有參 與。「我由初時看着大今烏頭漁塘區,再看到為了填漁 塘,要由后海灣搬來海沙填出土地,整個天水圍就是這 樣填成的,之後,再看着它由吉地變成住宅區,內中起 了條條馬路、橋樑、愈做愈開心。我們這一行,從業員 都喜歡看到建築成績,滿足感很大。」
建築業是一個群體工作,任何學歷者皆處身其中,有人 出腦力,有人出勞力,大家要溝通得好,才可以把建築 物做出來。「做我們這一行,溝通最重要,別小看內中 技術,就是做一個沙井,政府都有嚴格的標準,但建築 判頭又有自己的想法,不容易呀!」
林金貴近期便參與政府一個水喉工程。「做水喉工程, 很多時都要與巿民溝通,在更新水喉管時,一定會影響 水的供應,如何把影響居民的情況減至最少?就要在事 前考慮周詳。鋪設水喉、渠務,大型水庫等,涉及的政 府部門多又多,警務署、水務署等所有人,政府要發展 大型水務工程,都會找顧問公司監督工程進展,建築工 人之外,還有很多工程師,多個部門也要好好溝通,才 能完成任務。」
林金貴是舊制僱員,除薪酬外,也會得到花紅,他覺得 在建築業工作,生活穩定,而且可以不斷吸收很多建築 行業的新知識,長年累月與不同階層的人士接觸,又可 以和年青從業員交流意見,他一直喜歡自己的工作,覺 得建築業有前途。
〖反對明日大嶼不合理〗
一位在新界長大的原居民,能親眼見香港及新界的發 展,林金貴覺得今天在工作上之所得,超乎他想像。「建 築業是一個看盡社會興衰的行業,社會經濟好時,我們 做到無停手,但社會經濟下滑時,我們開工率會最早受 影響。」
數回過去的經歷:「天水圍之後,社會發展慢下來,我 們便停一陣,之後開發赤鱲角新機場後又停了步,以前 彌敦道經常水浸,2001 年起政府更換了密度甚高的 PE膠高質水喉後,當時的香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廖秀冬局 長,這位環保人士把全港所有水務工程加強,將水庫的 水引流出海,改善了水浸的問題。」
近日,很多反對興建明日大嶼的聲音出現,林金貴覺得 反對之議非常不合理:「香港居民沒有屋住,這個問題 始終要解決,開發土地,令社會前進,是最重要的民生 問題,只要用心想一想,便明白此大型建設可以為香港 人帶來不少商機和生計,解決很多問題。搬開賺錢和蝕 錢問題,改善民生已是一個非常好的大方向,作為一個 政府基建行業從業員,我覺得改善社會發展是好事,我 一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