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POST 大報
  • Home
  • Community Affairs 社區要聞
    • News
    • Society 社會
    • People 人物
    • History 歷史
    • Special 號外
    • Information 資訊
    • Security 安全
    • Video 影片
  • Culture and Art 文化藝術
    • Story 故事
    • Education 教育
    • Artworld 藝術
    • Culture 文化
  • Life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
    • Lifestyle 品味
    • Health 健康
    • Hiking 遠足
    • Slim 瘦身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Home
  • Community Affairs 社區要聞
    • News
    • Society 社會
    • People 人物
    • History 歷史
    • Special 號外
    • Information 資訊
    • Security 安全
    • Video 影片
  • Culture and Art 文化藝術
    • Story 故事
    • Education 教育
    • Artworld 藝術
    • Culture 文化
  • Life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
    • Lifestyle 品味
    • Health 健康
    • Hiking 遠足
    • Slim 瘦身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T POST 大報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Columnist 專欄

【T – POST 第41期 專欄】

T Post by T Post
2021 年 4 月 1 日
in Columnist 專欄
0
【T – POST 第25期 文化專頁】
0
SHARES
0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2021年4月1日

社長的話 林奕權

〖防疫無分國界〗

最近,很多朋友見面時,第一句話都由「食飯未?」變為「打了新冠肺炎防疫針未呀?」我個人絕對支持打防疫針,而且也定了打針日期。有朋友問我會選打哪一隻防疫藥苗?其實選打哪一種疫苗並不重要,重要是一定要去打,如果大家未來想出國做事,打是必須的。

當然,如果有長期病患,又或年紀較大,我覺得應該在打防疫針前,先行找自己的家庭醫生作一次身體檢查,看看有沒有藥物過敏?又或身體有什麼問題?導致打針後引起較大的副作用反應。橫豎每年都做一次體檢,這也可以當是一次檢查,預先了解身體情況,不可以盲椿椿,人打你又打,打前應該要做好準備。

政府也應關心市民,呼籲大家在打針前要先做檢查,先問問專業意見。早前開村民大會,我也和各鄉村村代表交流,呼籲大家在打針前先問醫生意見,看本身身體適合打哪一種針。個人認為,如果你去美加、歐洲,因為疫情嚴重,可以選打防疫性較強的,不過副作用會大些;如果只是去中國、澳門,那便打一枝防疫力少一點的。為什麼這樣選?因為副作用不會太大。

大家也要考慮,未來通關後,不同國家可能會發出疫苗護照;不過中間涉及到立場問題,外國會不承認中國,中國又不接受外國的護照,既然仍未取得一致共識,市民在選打疫苗前,大可根據個人行程選擇,如果短期內要去中國,那便打中國疫苗吧;去外國的,又可以選打外國疫苗,大家先根據自己的目的地去處理。當然,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意見和立場,也有不一樣的衡量標準。

不要在數據問題上爭持,其實內地已有9千萬人打了疫苗,這便是數據。還要什麼數據?要不要捉埋動物園的猩猩打針才算夠數據。我希望世衞發聲,闡明病毒無分國界,不應把疫苗政治化,而應該目標一致,以防疫為唯一目標,不要置太多政治在內,影響大家的選擇自由。

〖唔死都無用〗

一位 75 歲的美國舊金山華裔婆婆謝蕭珍,被一名白種男人襲擊,她以木板回擊,阿婆因亞裔被仇視遇襲,這等事在外國早已司空見慣,只是今次這個外國人給阿婆反擊,襲擊者更被打到抬上十字車,感覺有點搞笑。

我覺得這個打人的外國男人在「扮死」,他只是給人打了一下嘴部,阿婆反而給他打腫面,只是阿婆沒有扮嘢瞓低。根本這人在幾天內,在同一個位置也打過一位亞裔老人家,這般變態,是因為被打者年紀大,無能力反擊他;今次給阿婆以一招回馬槍還拖,他扮死,當然是想取保險,又或想得到其他賠償。

很多外國人都是這樣欺負華僑,一年之中,口角、大叫、侮辱,經常都有這種種族歧視行為發生。不止是中國人受辱,其他人種也會遇到。不過,近年因為新冠肺炎病毒,白種人特別針對中國華僑,更加不喜歡亞洲人。不會分你是中國人還是香港人、日本人、韓國人,只要是黃種人,白人就會歧視之。

如今持 BNO 去英國的小黃人,在英國不停宣揚新冠病毒由中國傳出。其實,這些人在外國抹黑中國,只會令外國人更加不喜歡中國,而且會不喜歡造謠者,因為他們也是黃種人。

這些人覺得外國人還未夠歧視中國人嗎?為什麼要在別人的地方抹黑自己國家?他們不敢去唐人街在華人社區抹黑,因為華僑們不會理他們,他們只會在外國人面前跳草裙舞;我看到這些抹黑自己國家的行為,除了痛心,更覺他們無知之極。

小時候總是聽大人說:「唔死都無用!」如今看這批抹黑自己祖國的人,真是「唔死都無用」最佳人版。我對他們極度失望。既然他們經常說「來世不做中國人」,不如早死早着。

潮讀節氣
黃 獎《潮讀 4000 年》作者,榮獲香港出版雙年獎

〖驚蟄打小人和祭白虎〗

驚蟄(西曆 3 月 5、6 日)

第三個節氣是「驚蟄」,南方流行打小人,也是打雷的時候,當然輪到雷神出場。雷神出現,把熟睡的蛇蟲鼠蟻吵醒,牠們開始出動,因此稱為「驚蟄」。雖然人們很少拜雷神,但大家都相信,雷神會懲罰不法商人與不孝子。

有些外族人相信,雷神是禁婚的,所以由驚蟄到秋分(9 月中)的半年間,都不能結婚。另外,驚蟄又有「祭白虎」的習慣,白虎是四聖獸之一,能夠驅鬼,卻會減弱財運和帶來是非,所以大家沒那麼喜歡白虎。祭白虎時,會用生豬肉抹老虎公仔的嘴,希望令牠顧着吃東西,顧不上講是非。也有人會在驚蟄燒艾草,用來趕蟲。

香港人對「打小人」的習俗頗為熟悉,說起來,這種拍打紙公仔,來驅趕霉運的行徑,有些巫術的味道,也的確頗為嚇人的。後來,「打小人」更發展到有針對式打擊對象,包裝上來看,就更似「落降頭」之類的邪術了。

文筆療心 聞笑

〖飛鴿傳書〗

鴿子情緣童年夢,千里信鴿寄情緣,
飛鴿傳書歴史載,烽煙戰火遞情報。
唐代名相作飛奴,通信拴繫在鴿足,
依所教之處飛之。宋人卷集記鴿史,
飛奴解遞丞相箋。元代詩人義鴿詩,
詞中肅肅其飛奴,離爾儔兮別爾家。
東飛南走西北旋,偶有迷失方向鳥,
反覆盤桓遭獵捕,望天打卦回歸途,
古代信鴿建其功!

分享此文:

  • Twitter
  • Facebook

請按讚:

喜歡 正在載入...

相關

T Post

T Post

Related Posts

【T – POST 第25期 文化專頁】
Columnist 專欄

【T – POST 第100期 專欄】

2022 年 6 月 17 日
【T – POST 第38期 專欄】
Columnist 專欄

【T – POST 第61期 專欄】

2021 年 8 月 20 日
【T – POST 第38期 專欄】
Columnist 專欄

【T – POST 第50期 專欄】

2021 年 6 月 4 日
Next Post
【T – POST 第25期 文化專頁】

【T - POST 第41期 文化專頁】

【李國榮盡心維護元洲仔漁村族群歷史】

【李國榮盡心維護元洲仔漁村族群歷史】

大埔隱世頂級鐵板燒 ─ 一如

大埔隱世頂級鐵板燒 ─ 一如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Categories

  • Artworld 藝術
  • Collection 收藏
  • Columnist 專欄
  • Culture 文化
  • Education 教育
  • Health 健康
  • History 歷史
  • Information 資訊
  • Lifestyle 品味
  • News
  • People 人物
  • President's Speech 社長的話
  • Security 安全
  • Society 社會
  • Special 號外
  • Sport 體育
  • Story 故事
  • Video 影片

Category

  • Artworld 藝術
  • Collection 收藏
  • Columnist 專欄
  • Culture 文化
  • Education 教育
  • Health 健康
  • History 歷史
  • Information 資訊
  • Lifestyle 品味
  • News
  • People 人物
  • President's Speech 社長的話
  • Security 安全
  • Society 社會
  • Special 號外
  • Sport 體育
  • Story 故事
  • Video 影片
  • Home
  • Community Affairs 社區要聞
  • Culture and Art 文化藝術
  • Life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Home
  • Community Affairs 社區要聞
    • News
    • Society 社會
    • People 人物
    • History 歷史
    • Special 號外
    • Information 資訊
    • Security 安全
    • Video 影片
  • Culture and Art 文化藝術
    • Story 故事
    • Education 教育
    • Artworld 藝術
    • Culture 文化
  • Life Information 生活資訊
    • Lifestyle 品味
    • Health 健康
    • Hiking 遠足
    • Slim 瘦身

© 2023 JNews - Premium WordPress news & magazine theme by Jegthem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