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5日
撰文 / 圖片: Sam Lam
九龍市區巴士路線2號,由九巴營辦,來往長沙灣(蘇屋邨)及尖沙咀碼頭,途經深水埗(荔枝角道)、旺角、油麻地(彌敦道)及佐敦。
• 1921年4月1日:港府刊憲邀請承辦商投標附4條路線的九龍巴士專營權,當中包括來往九龍碼頭及深水埗,當年稱為1號線:
• 有關路線計劃途經彌敦道、加冕道、亞皆老街及荔枝角道,隔班經太平道;
• 入標的承辦商均無達到有關招標條件,結果政府需收回專營權。
• 1921年12月26日:九龍汽車開辦往返天星渡輪碼頭及深水埗的路線,途經彌敦道及加冕道。
• 此路線當時以6輛福特巴士行走,各最多可載14位乘客。
• 此路線於1949年6月10日起加入雙層巴士行走,用車以丹拿A型為主。
• 1960年2月1日:配合李鄭屋徙置區及蘇屋邨落成,總站延長至蘇屋村(保安道東行杜鵑樓外)。
• 1964年3月5日:蘇屋村總站遷往現址。
• 在1985年至2002年主要使用11、12米三軸巴士行走,用車以利蘭奧林比安(3BL)及丹尼士巨龍(3N)為主;當時68X線經常受屯門公路交通擠塞情況影響,導致拖卡,甚至過鐘行車逾時,為了適當地調度班次,佐敦道碼頭站長通常會安排「過鐘車」連人帶車調走此路線一轉,然後返回佐敦道碼頭行走下一轉68X線,解決了過鐘帶來的脫班問題。此外,利蘭奧林比安兩軸巴士(BL)及利蘭勝利二型(G)亦曾行走此路線。
• 1990年6月29日:加入單層空調巴士行走,用車為十輛當年新領牌的三菱MK117J(AM)。同年11月,用車改以利蘭奧林比安11米(AL)為主;1991年5月起,由於原有用車被調往當時新開辦的300線,空調用車再次改以三菱MK117J為主。1993年,三菱MP618(AP1)加入此路線作試車用途。1994年加入雙層空調巴士行走,用車以丹尼士巨龍9.9米(ADS)為主。1997年改派全新的富豪奧林比安11米(AV)行走。
• 1998年加入低地台服務,用車以丹尼士三叉戟12米(ATR)為主。踏入廿一世紀,非空調巴士用車改以利蘭奧林比安11米(S3BL)為主。
• 此路線於2003年改派配置Wright Explorer車身的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AVW)取代丹尼士三叉戟;2006年更加入少量全新第二代車身Enviro500 12米(ATE)。2007年改為全空調服務後,全線以該兩款巴士行走。同年8月24日:往蘇屋方向不經黃竹街、汝州街、欽州街及長沙灣道。
• 2007年4月28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並降低全程收費。
• 九巴為慶祝80週年,其中八輛掛牌車被調走,換入包括八輛披上九巴情載80年復古車身色彩的巴士取代,有關安排已於2014年1月14日完結。
• 9月9日,比亞迪K9A 12米單層電動巴士(BE1/RV8143)假尖沙咀碼頭進行新車剪綵儀式,並於當日下午開始,每天上午及下午繁忙時間行走此路線各一轉,展開為期一個月試驗,成為九巴首條路線採用電動巴士行走。
現時此路線與202線合共獲派11輛 ADL Enviro500 MMC 12米(ATENU)雙層巴士作掛牌車。
繁忙時間會與112線交換用車行走。
由於此路線途經專營巴士低排放區,故用車必須達到歐盟五型或以上排放標準。此路線的全程行車里數約為7.0公里,行車時間約為52分鐘。(平均行車時速約為8.1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