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0日
社長的話 林奕權
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於2022年10月19日上午11時,在立法會會議廳,發表其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在房屋政策方面,推出全新「簡約公屋」,預計未來五年興建三萬個單位,將輪候時間「封頂」。再於未來五年內準備可興建不少於7.2萬個公營和私營房屋單位土地,令整體供應多於估算需求。在基建政策上,建議興建三條主要幹道及三條策略鐵路,分別是「北都公路」、「沙田繞道」、「將軍澳—油塘隧道」、「港深西部鐵路」、「中鐵線」;以及「將軍澳線南延線」。
在「醫療政策」上,會引入醫護專業人士,全力推動第一個「十年醫院計劃」。又會加強「安老政策」,未來五年目標增加16間長者鄰舍中心;在「教育政策」上,會推行國民教育,優化學校發展和問責架構。另外亦增加支援中小企民生措施及延長「公共交通費用補貼」。
鑑於過去兩年流失的14萬人,政府會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為期兩年,吸納年薪高達250萬或以上人士,解決各個業界需要。今年內更會成立「特首政策組」,提升政府對長遠和策略性議題的研究和倡議能力。又會更新「公務員守則」,強化賞罰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期望未來五年共同開啟香港「由治及興」的嶄新篇章。
這份報告,在基建方面,新的鐵路和公路建設構想很理想。只是這批基建大部份放在新界西,其實新界東至九龍東的交通也非常需要疏導,我希望下一份施政報告,可以把新界東的道路基建需求也列作發展議程。
〖藉共享空間重建香港睦鄰風氣〗
在房屋政策上,縮減輪候時間及人均空間方面也有改善,增加人均個人空間至145呎。個人空間其實很重要,希望政府未來除了在呎數上增加外,在公屋設計質量上和設施上,也能在公共屋邨增設共用餐廳和共用福利(如公園、休息室、圖書館,或是體育設施等)。目前香港的公屋在設計上仍然保守,很多大型公共屋邨配套,如球場和康樂設施均見不足,只有一個小小的球場,試問又足夠幾千人使用?
最希望公共屋邨可以興建更多共享空間,令居民與居民之間得以互動和認識,重拾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的睦鄰風氣,鄰居之間互助互愛,而非如今時今日的社會氣氛,人人只知“各家自掃門前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為互動不足而變得冷冰冰。
所以,當房屋數量提高之後,在質量上也應提高,兩方面都可以更進取一些。不過,在今次報告中,我感覺到政府在規劃上已有較大的進步,也洞悉到,有了更多共用空間後,能提升居民,特別是長者的快樂指數,這是個好現象。
〖政府應加強學校基建〗
政府在教育方面,對於思想培育及教學質素也重視了,軟件很好,只是硬體不足。在學校未來基建上,我覺得政府可以投放更多資源,資源用於改善上述情況。如今香港很多校舍都很舊,很細小,情況就和公屋一樣。居家面積已小,學校空間又不大,很容易形成心理上的自卑感。所以,如果在公屋問題上,政府已注意到加大人均居住面積,校園也應相對增大面積,外國的學校,籃球場、足球場,什麼配套都有,設計又新穎,不似香港的學校,幾塊灰磚,幾個圍欄,完全沒有美感可言,在學校基建方面,政府實應拆牆鬆縛,增加先導計劃,建設更多多元化中小學學校,就是一區有一間示範小學,示範中學,也是一件好事,這方面教育局可以多花心思。
特首關心年青人,把學校基建做好,是必需重視的,也很重要。香港很多私立學校,在校舍設計及設施上均做得很美麗,政府應該撥款把公立學校改善,將課室面積擴大,改為多用途空間,令小朋友喜歡留在學校溫習,遊戲,又或參與體育運動,而不會想到在街上溜連,更能提升青少年的快樂指數。
〖提高地積善用土地〗
作為地區政府,我希望,除了追求經濟效益,也應該關心市民的快樂指數。如何令居民滿足?便要多方面配合,軟件硬體都要做好。
政府擴展數碼港、科學園及我們爭取了很多年的科學園站,我們覺得非常好。希望未來的科學園擴展可考慮提高地積比率,盡量善用土地,最重要做好交通配套。而不是如今天般,做一半不做一半。目前的發展計劃仍是太保守,政府不應浪費土地,可多放寛,增加兩三成或者一倍地積比,好好運用這個人才集中地,不要把它浪費。 基於新界的房屋環境與市區有別,當中存在的問題不大,包括排污、建太陽能板、停車位不足、道路水浸,全都與民生有關。希望政府能重視小型建設。如加設小巴站上蓋,多撥款建設鄉郊配套等。近幾年,有很多市區居民搬入鄉郊居住,又有很多郊遊愛好者,郊區的配套是否足夠,政府實應多撥款建設鄉郊配套,也希望令住在鄉郊的市民快樂指數得到提升,真正能做到城鄉共融。
〖政府需要重視鄉郊民生〗
施政報告在大都會發展方面提出了很多新措施,但卻沒有提及鄉郊發展,其實,發展香港,眼光不止只放諸市區,改善及增加新界設施,包括道路與基建,完全不能忽略。
政府提到要加快公屋審批,那麼,新界原居民申請小型屋宇建設,又或老屋重建,是否也可加快審批,會不會由如今一等十年,可以減至五年。既然市區房屋有加快優惠,郊區的房屋也有加快審批的需要,我希望政府也重視和盡快解決這個郊區居民居住問題。
原居民為政府建設新界,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供應大量土地,希望政府未來可以有更多好政策,例如在交通配套和房屋政策上提升,幫助和方便住在新界鄉村的居民住得更方便,更舒適;從而使到居住在鄉郊居民的生活快樂指數和香港巿民的幸福指數一齊提升。